中哲(zhe)文化之我是(shi)一(yi)切的根源。
你是如何將生(sheng)活(huo)帶給(gei)你檸檬般的酸楚
釀成猶如檸檬汽(qi)水般的甘甜
<我們這(zhe)一天>
1
先說一個(ge)故(gu)事:
1975年,雅達利公(gong)司創始人(ren)諾(nuo)蘭.布(bu)什(shen)內爾決定開(kai)發(fa)《乒乓》的單機版(ban)本(很多人(ren)可(ke)能像時候都玩過,就是(shi)(shi)玩家(jia)將球(qiu)擊向一(yi)堵墻(qiang),每(mei)擊中一(yi)次,墻(qiang)上就會減少一(yi)塊(kuai)磚),于是(shi)(shi)他把一(yi)個叫喬布(bu)斯的年輕人(ren)叫進辦公(gong)室,告(gao)訴他如(ru)果使用的芯(xin)片少于50個,那么每(mei)少用一(yi)個,就會有一(yi)筆獎(jiang)金。于是喬布斯邀請了他(ta)的好朋友(you)——沃茲尼亞(ya)克(ke)幫忙,并(bing)告訴沃茲尼亞(ya)克(ke)他(ta)們只有(you)4天的時(shi)間,并(bing)且(qie)使用盡可能少的芯片(pian)。
然(ran)而一款需要(yao)耗費(fei)大多數工程(cheng)師幾個月時間的(de)游(you)戲,要(yao)在4天而這項(xiang)工作幾乎是不可能(neng)完(wan)成的(de)事。當(dang)沃茲尼亞(ya)克(ke)認為自己(ji)肯定完成不了的(de)時候,史(shi)蒂夫利用自己(ji)的(de)現實扭(niu)曲(qu)力場,讓(rang)他(ta)相信自己(ji)一定可以。令人驚訝的是,他們真的在4天之內完成了任務(wu),而且只用了45個(ge)芯片(pian)。
這個喬布斯就是蘋果創始人——史蒂夫.喬布斯,后來他身邊的很多朋友、同事都形容喬布斯擁有“現實扭曲力場”,他總能把一件別人認為做不到的事,讓人相信是可能的并且最終做到了。
在《史蒂夫·喬布斯傳》的開篇寫了一句話: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.(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,才能真正改變世界)
如果你表現得好像你能做某件事,那就能起作用。如果你裝得好像自己掌控了一切,別人就會以為你真的掌控了一切。事實上,很多(duo)看似巨大的困(kun)難、挑戰,并非(fei)不可完成,而是從“我做不到(dao)”的想法開始(shi)變得難以跨躍。
2
心理(li)學中有一個(ge)“自我應(ying)驗預(yu)言”效應(ying),指的(de)是如果個(ge)體對事件的(de)發(fa)生(sheng)有所預(yu)期,并(bing)且他接下(xia)來(lai)的(de)行為是建立(li)在這些預(yu)期上(shang)的(de),那么這件事的(de)發(fa)生(sheng)會比沒有預(yu)期更可能成真。
而自我應驗(yan)預言包(bao)括了四個步驟:
一、持有某種期待(我不太擅長面試)
二、表現出與期望一致的行為(面試的時候,磕磕巴巴,腦袋一片空白)
三、期待如實發生(面試失敗)
四、強化起初期待的結果(我果然不太擅長面試啊)
在《課堂中(zhong)的皮革馬(ma)利翁(weng)》一書中(zhong),有這么一個研究,研究者(zhe)告訴老師(shi)班(ban)里面(mian)有20%的學生(sheng)(sheng)(sheng)表現出非凡(fan)的智(zhi)力(li),但實際上,這些學生(sheng)(sheng)(sheng)和普(pu)通學生(sheng)(sheng)(sheng)別無二致,他們只是被隨機挑選出來的,然而,八個月后,這些擁(yong)有“非凡(fan)智(zhi)力(li)”的學生(sheng)(sheng)(sheng)確實比(bi)其他的學生(sheng)(sheng)(sheng)在IQ測驗(yan)中(zhong)得(de)分更高。因為(wei)老(lao)師會給這些“聰(cong)明”的學生(sheng)更多的提問時間、回饋和表揚,讓他(ta)們認為(wei)自己的是“聰(cong)明的”、“特殊(shu)的”、“被期待的”,于是他(ta)們會比其他(ta)學生(sheng)在學習生(sheng)更主動、積極。
一旦對自我(wo)的認(ren)知發生改變,一個人的行為也會(hui)與(yu)之改變來匹配對自己的認(ren)知。
3
1967年,美國心(xin)理學家塞利格曼用狗(gou)做(zuo)了(le)一個實驗,他把狗(gou)關(guan)在(zai)籠子(zi)里,蜂音(yin)器一響,狗(gou)就會遭(zao)受電(dian)擊,由于籠子(zi)是關(guan)閉的,狗(gou)只能在(zai)籠子(zi)里四處亂(luan)竄,驚(jing)恐(kong)哀叫,多(duo)次(ci)試驗以后,當(dang)蜂音(yin)器響起(qi)時(shi),狗(gou)不再狂奔,只是絕(jue)望地(di)趴在(zai)地(di)上。后來,實驗人(ren)員(yuan)在電擊(ji)前把(ba)籠子打開,狗(gou)不僅沒有逃(tao)出去的想法,而(er)是倒地顫抖和呻吟(實驗人(ren)員(yuan)并沒有開啟點(dian)擊(ji)),這就(jiu)是習(xi)得性無助(zhu)。
當我(wo)們(men)覺得自己沒辦法的(de)時候,也許(xu)不是真的(de)走投無路(lu)了,而是陷入習得性無助,主動放棄(qi)了嘗試的(de)努力。
羅永浩曾經在《長談》中接受采訪提到過,投資人們都喜歡投資那些有過兩次、三次甚至更多次創業失敗的人,因為這些人他們經歷了很多次失敗后依然沒有放棄,有的甚至昨天剛倒閉,第二天又開始了新的創業。而投資(zi)人(ren)(ren)最害怕的是那種(zhong)經(jing)歷(li)了挫(cuo)折之后就(jiu)說(shuo)不做了的創業者,即便投資(zi)人(ren)(ren)有很多補救措施(shi),沒(mei)有錢的話投資(zi)人(ren)(ren)可以(yi)再投錢,沒(mei)有人(ren)(ren)的話投資(zi)人(ren)(ren)可以(yi)介紹有能力的人(ren)(ren)過去(qu),但是一旦創業者說“我不做了”,就真的什么辦法也沒有了。
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,正如你永遠也救不了一個不能自救的人。
4
每個人生命中都會發生一些(xie)事,這些(xie)事的到(dao)來是不可(ke)逆的,你既不能把(ba)它塞回去,也(ye)無(wu)法像躲避球一樣靈敏地跳躍躲避,它在命運的投手中被狠狠擲到(dao)你臉上。有的人被打倒了,從此一蹶不振,而有的人,抹抹臉(lian),把沙袋(dai)狠(hen)狠(hen)擲回(hui),給了命運迎頭(tou)痛(tong)擊(ji)。
1954年,小溫弗瑞一出生便被父母(mu)拋棄給半文盲的(de)外祖母(mu),9歲的(de)時候(hou),被堂(tang)兄強奸,遭到其他親(qin)戚的(de)虐待(dai),14歲的(de)時候(hou)生下了一個女孩,孩子沒(mei)多久就死了。母(mu)親(qin)千方百計想把她送進青少年管教所,最后因為沒(mei)有床位(wei)而以(yi)失敗告終(zhong)。有的(de)人一出身就拿了一手好牌,而對于溫弗瑞來說,自己的(de)人生(sheng)就是一手看起(qi)來必輸的(de)爛牌。
然而命運也許剝奪了你拿到好牌的機會,卻沒有剝奪你自救的權利。溫弗(fu)瑞被(bei)母(mu)親送到了(le)生父(fu)那里,在(zai)嚴格(ge)的家(jia)教(jiao)下,溫弗(fu)瑞每天(tian)的任務就是讀(du)書(shu)、讀(du)書(shu)、再讀(du)書(shu),溫弗(fu)莉(li)完成了(le)繼母(mu)布置的任務后(hou),還要繼續(xu)滿足父(fu)親的要求(qiu)——每周寫讀(du)書(shu)報告。在父親(qin)的(de)引導和自己不懈的(de)努力下(xia),溫弗瑞(rui)從一(yi)個抽(chou)煙、吸(xi)毒(du)、喝酒的(de)問題少(shao)女,變(bian)成《奧普拉·溫弗秀》的(de)主持人,并(bing)且被《時(shi)代》評為20世紀(ji)最具影響力的(de)100人物之一(yi)。
美國《名利場》是這么形容她的:在大眾文化中,她的影響力,可能除了教皇以外,比任何大學教授、政治家或者宗教領袖都大。
奧普(pu)拉·溫弗瑞把一(yi)手爛(lan)牌打出了四個二(er)的氣(qi)勢,成功向命運扳回一(yi)局。 5 經濟學上有一個詞叫做沉沒成本,指的是由于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,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。人們在(zai)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(shi)情的時候,不僅是看這件事(shi)對自己有(you)沒有(you)好處,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(zai)這件事(shi)情上有(you)過投入。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,如時間、金錢、精力等稱為“沉沒成本”。 買了一張電影票,結果發現是爛(lan)片,想(xiang)著已經花(hua)了的錢,于是在電影院差(cha)點睡(shui)著。明(ming)明(ming)知(zhi)道對方(fang)是個渣男,卻覺得自己那么多年的青春白白浪費,于是難以割舍。 泰戈爾說:“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的時候,你也要再錯過群星了。” 很(hen)喜歡的(de)(de)一部美劇《This is us》,在(zai)(zai)(zai)劇中(zhong),Jack的(de)(de)妻(qi)子(zi)(zi)(zi)懷了三胞胎(tai)(tai),在(zai)(zai)(zai)孩子(zi)(zi)(zi)生(sheng)下(xia)來以后,醫生(sheng)告(gao)訴他(ta)(ta)(ta)們沒能救(jiu)活(huo)其中(zhong)一個(ge)孩子(zi)(zi)(zi),醫生(sheng)告(gao)訴Jack他(ta)(ta)(ta)和(he)妻(qi)子(zi)(zi)(zi)結(jie)婚53年了,有5個(ge)孩子(zi)(zi)(zi),11個(ge)孫子(zi)(zi)(zi),但(dan)是(shi)他(ta)(ta)(ta)們失(shi)去了第一胎(tai)(tai),接生(sheng)時夭折的(de)(de),他(ta)(ta)(ta)之所以從事接生(sheng)這(zhe)個(ge)工作,也是(shi)因為(wei)這(zhe)個(ge)原(yuan)因,過(guo)去五十年,他(ta)(ta)(ta)都在(zai)(zai)(zai)接生(sheng),數(shu)都數(shu)不過(guo)來,但(dan)是(shi)他(ta)(ta)(ta)都會(hui)想起自己(ji)的(de)(de)孩子(zi)(zi)(zi),現在(zai)(zai)(zai)他(ta)(ta)(ta)老了,他(ta)(ta)(ta)想也許正(zheng)是(shi)因為(wei)他(ta)(ta)(ta)失(shi)去的(de)(de)這(zhe)個(ge)孩子(zi)(zi)(zi),讓(rang)他(ta)(ta)(ta)選擇了這(zhe)條路,救(jiu)回了數(shu)不勝數(shu)的(de)(de)孩子(zi)(zi)(zi)。 他對Jack說:“我想也許有一天,你會變成像我這樣的老人,并向一位年輕人娓娓道來,你是如何將生活帶給你檸檬般的酸楚,釀成猶如檸檬汽水般的甘甜。” 你也許不能阻擋糟糕的事情發生,卻可以決定它怎么發生,要不要讓它對你產生持續的影響。因為生(sheng)活中百分(fen)(fen)之十是(shi)由發生(sheng)在你(ni)身上的事(shi)情(qing)組成,另外百分(fen)(fen)之九十由你(ni)對所發生(sheng)的事(shi)情(qing)如何反應決定。